原标题:基于一种透镜材料的宽谱段紫外成像仪光学设计

摘要:紫外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宽谱段紫外成像仪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在奈奎斯特频率40 lp/mm下,全视场全波段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6,系统点列图RMS<7.8 μm,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该系统不含非球面等光学元件,不仅易于加工装调,而且降低了研制成本,该方法将为宽谱段紫外成像光谱仪的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紫外成像仪;宽谱段;光学设计;色差校正

1. 引言

紫外探测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空间大气遥感探测、天文紫外星体观测、环境监测、海洋溢油污染监测、武器告警、武器预警、公安侦查以及电力巡线等领域,其对军事应用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紫外波段涵盖10~400nm的光谱范围,介于可见光与X射线之间,小于200nm波段的紫外光谱辐射容易被大气吸收,定义为真空紫外−极紫外波段,200~400nm波段的紫外光谱辐射可用于大气窗口探测,是目标探测的重要波段。

为了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并获取目标的不同特征,成像仪一般要求宽谱段或多波段,因此,宽谱段光学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但随着谱段变宽,光学系统的色差校正变得更具挑战性。由于紫外波段可供选择的光学透镜材料较少,尤其是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光学材料的理化性能、加工性能及抗辐射性能,并且波长越短,光学材料的色散越大,这使得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特别是色差校正,相比可见/红外波段光学系统难度增大,相关文献对紫外成像仪的色差校正,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光学材料。

本文基于色差校正理论,采用折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了仅一种透镜材料且所有透镜全部为球面波段范围为210~400nm宽谱段紫外成像仪,该成像仪在奈奎斯特频率40 lp/mm下,全视场全波段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6,接近衍射极限,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将为宽谱段成像光谱仪的设计提供参考。

2. 宽谱段紫外成像仪系统技术指标

紫外探测器是紫外探测技术实现的基础,由于紫外目标信号很弱,而观测的动目标速度极快,故停留在像元内的积分时间很短,使得常规探测器CCD及CMOS观测的目标在紫外波段的信噪比小,因此,紫外成像探测器无法使用常规CCD或CMOS探测器。本系统采用英国E2V公司生产的电子倍增型CCD,不仅满足对微弱光的成像要求,而且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及大动态范围,其像素为1024pixel×1024pixel,像元尺寸为a=13μm。

宽谱段紫外成像仪的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该成像仪为卫星搭载对动目标进行探测,其空间分辨率要求GSD=30m,在轨轨道高度s=760km,由此可得到紫外成像仪的系统焦距约为f=330m。根据紫外波段的能量及估计的光学系统传输效率,取光学系统的相对孔径D/f=1/6.6,则系统的入瞳直径D=50 mm。由探测器给出的数据指标,可得到探测器像面约为13.3mm,则探测器像面的对角线尺寸h≈18.82mm,根据视场角tanθ=h/f,从而得到紫外成像仪的全视场为3.2°,这里取视场角2.2°。为实现紫外宽谱段探测的需求,选取紫外波段且不被大气所吸收的谱段,波段范围取210~400nm。

3. 宽谱段紫外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

3.1 色差校正理论

通常用两种指定波长光线的像平面位置之差表示轴向色差,用两种指定波长光线在同一像面上主光线的透射点高度之差表示垂轴色差;最常用的是波长为486.13 nm的F光和波长为656.28 nm的C光。

……

图2. 紫外成像仪系统二维光路图

图3. 紫外成像仪三维光路图

图6. 系统各波段径向能量分布图

由图6可得到横轴坐标最大值为11 μm,小于探测器单个像元尺寸13 μm,系统像面的能量分布合理,可以良好地衔接探测器,输出信号可被探测器正常接收。

综合以上数据信息,紫外成像仪系统在全波段全视场条件下RMS<7.8 μm,系统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6,接近衍射极限,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4. 结论

针对实际应用中紫外波段可供选择的光学透镜材料少,尤其是紫外宽谱段光学系统色差难以校正的难题。本文从色差校正理论着手,设计了仅采用一种透镜材料且所有透镜全部为球面镜的210~400 nm宽谱段紫外成像仪光学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及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在奈奎斯特频率40 lp/mm下,全视场全波段系统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6,接近衍射极限,满足探测器像元要求;系统点列图RMS<7.8 μm,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该系统不含非球面等光学元件,不仅降低了加工装调难度,并且缩短了研制周期、节省成本。该成像仪将用于地面验证试验,所采集的大气背景数据将为宽谱段紫外成像光谱仪的设计奠定基础。

2022年光行天下广告位开始预定,欢迎联系

QQ:9652202 微信号:cyqdesign

技术、科研稿件投递:service@opticsky.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